6月10日—11日,重庆长寿举行非遗购物节·第八届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博览会,川渝180个非遗企业、老字号企业参加展示展销,非遗产品中的“长寿味”备受游客青睐。
“只是走一圈,各种非遗美食就可以吃饱了。”跟着人群,记者刚走进展区,就看到长寿久负盛名的非遗美食鱼面、薄脆、米粉。在“长寿遗韵”非遗体验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寿薄脆”传承人王怀,为游客们讲起祖辈口口相传的薄脆故事:“长寿薄脆在解放前,在咸丰年间就流行在我们长寿的长江两岸,距今已有170多年历史。当时,薄脆的主要客户就是长江上忙碌的纤夫,因为薄脆保质期长,所以纤夫们都喜欢用它当干粮。”
“长寿薄脆”是一张承载了上百年岁月的饼,经过多年摸索,王怀研发的“长寿薄脆”告别了传统手工生成方式,制作的现代工艺和文化含量不断提升,知名度不断提高。他告诉记者,非遗产品要想生存发展下去,不能只靠国家的扶持,还要通过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的融合,符合现在市场上对于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长寿米粉”色白如玉、口感细腻、滑爽筋道、调味随意,深受老百姓欢迎。在展出现场,长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寿米粉”传承人叶瀚骏正向过往游客介绍,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深刻体会到传承的义务和责任。叶瀚骏说:“长寿米粉源自三国时期刘备入川,有着1800年历史,长寿米粉象征着团圆幸福,是舌尖上的美食,我也会把这项非遗发扬光大。”
“鱼的挑选很讲究,必须是新鲜鱼肉,才能经得起揉碾,让面条又鲜又弹。”在长寿鱼面展区,长寿鱼面制作工艺传承人石桂霜向游客介绍。长寿鱼面制作工艺需要10道工序,经过预处理、去皮、去骨、鱼糜制作、配料、搅拌、挤压、成型、称量、包装,一袋鱼面就这样呈现在你面前。在石桂霜看来,鱼面寄托着长寿人那份乡愁,那种淳朴与热忱,将努力让这一特色产品走出长寿,让更多人知道。
不少游客表示,趁着周末,带着家人和孩子一起到这边来玩,让孩子从小接触非遗文化,觉得长寿的非遗产品有很浓厚的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