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正文

【蹲点日记】海棠镇海棠村:共建“致富田” 同走“致富路”

发布日期:2023-07-11 09:14 来源:长寿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肖娅

7月9日,记者在海棠镇海棠村看到,稻田里绿油油的秧苗长势喜人,装满鱼苗的货车停在稻田边,村民正忙着往稻田里投放鱼苗。稻在水中长,鱼在稻下游,勾勒出一幅“稻鱼共生、粮鱼共赢”的生态种植画卷。

【蹲点日记】1.jpg

多方共建“致富田”

谁能想象,今年2月,这里还是一片荒草丛生的撂荒地。为了能让这片千余亩的“巴掌田”变“致富田”,当地镇村干部积极动员村民流转土地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并引进企业发展特色农业。

【蹲点日记】2.jpg

华岳棠乡村旅游发展(重庆)有限公司,就是在这时看中海棠村良好的地理优势和土壤条件,才来落地“筑巢”的。

“我们是一家综合性涉农企业,一方面积极响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召,采用‘企业+个体农户'‘企业+大户’等形式,发挥企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另一方面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采取立体化种植,达到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看着鱼儿在田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该公司董事长黄胜信心满满地说。

黄胜今年42岁,作为一名“爱农业、懂市场、会经营”的带头人,谈起乡村产业发展干劲十足。黄胜表示,下一步将建设海棠三坝风情民宿体验基地,初步形成集种植、观光、旅游、民宿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地。

稻鱼共生效益好

午后,记者来到海棠村田埂上,村民郭文政正弯腰对增氧泵进行维修保养,按下启动按钮,不一会儿,稻田水面就咕噜咕噜冒起了泡。

【蹲点日记】4.jpg

“天气炎热,鱼儿才放下去,要给水增加点含氧量。”郭文政受公司聘用,负责管护,“以前我都是打零工,现在工作稳定了,月薪5000多元,我很满意。”

稻鱼共生模式在这里形成了特殊的“生物链”:水稻为鱼类遮阴,提供有机物质,鱼类为稻田除草增肥、吞食害虫,动植物相互依赖,种养结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提升了种植户的收益。郭文政还给记者算了笔帐:先不考虑水稻收益,一亩田养300尾鱼苗,长大后一条卖30元,减去成本后,每亩给种植户带来附加收入约5000元。再加上养殖蟹虾,收入更可观。

黄胜介绍,目前千余亩稻田中,有400多亩水稻种植基地已投放10吨鱼苗、1000斤虾苗、12万只蟹苗。

融合发展促就业

值得一提的是,该企业在海棠村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种植了100多亩莲藕基地,以及采用“大豆+玉米”“大豆+高粱”农业套种模式,使土地资源得到优化布局和合理利用。

“今年玉米产量喜人,特别是黑玉米,每亩能产1000多斤,已销售十几吨。”黄胜说,海棠村基本实现四季轮作无闲田,带动当地15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蹲点日记】3.jpg

家住海棠村8组的黄启文就是受益者之一。“平时来插秧、点豆、采收玉米等,每天有100元左右的收入,干的都是自己熟悉的事。”黄启文说,他已在基地工作4个月,离家近,很方便。

“今后我们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将海棠村的莲藕、玉米、稻米及稻米深加工产品销往全国,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面对未来发展,黄胜充满期待。

许贺.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