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清晨沐浴同一阳光;求学受教、守土护疆,宪法为我们护航……”今春开学以来,川维中学、实验一小、桃源小学等校园的清晨,回荡着一阵阵清脆的读书声。
晨读宪法、与法同行,朗朗书声、相伴成长。这是我区中小学创建“三声校园”的一个缩影。
“早读时闻书声,让书声涵养校园;课间时听哨声,让哨声强健体魄;放学后有歌声,让歌声唱出才艺。”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自我区创建“三声”校园以来,各学校充满书声、歌声和哨声,充实了课后服务内容,丰富了学生多彩人生,进一步推动“双减”落地见效。
近年来,中小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和体育美育课被挤占,长期坐在教室里参与文化类学习,并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负担,我区出台了基础教育品质提升行动计划。
在行动计划的指导下,2022年5月,全区拉开了实施创建“三声”校园的帷幕:通过校园阅读带动家庭阅读,浓厚读书氛围和学习风气;通过校园艺术教育活动,让学生掌握1—2门艺术特长,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通过学校体育活动,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提升。
两年来,我区各中小学结合自身办学特色,积极行动,“三声”校园创建有声有色。
书声校园让学生“读”起来。“每日晨读”,清晨组织学生朗读不少于20分钟,做到班班有读书声;“名著阅读”,在师生中推动名著阅读,所读内容保证思想正确、内容适切、难度适中;“好书共读”,每学期推荐书目供学生、家长、教师共读,读前有指导、读后有交流;“阅读社团”,自主组建与阅读活动相关的社团,“亲子阅读”发挥家校育人作用,营造家庭读书氛围;“阅读比赛”,激励师生阅读持久深入,交流展示读书笔记、批注、短评、读后感;“阅读之星”评选,在阅读教学、内容、形式、活动、社团等方面探索各校阅读特色,创建阅读品牌。
通过一系列书香进校园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带动了家庭阅读,师生阅读量有较大增长,读书方法得到优化,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浓厚了全区读书氛围和学习风气。
歌声校园让学生“唱”起来。首先是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充分利用“课后服务”,开展音乐、美术、书法等“第二课堂”活动;利用升旗仪式、班会,组织全校师生唱响国歌、校歌、团队歌;每周推荐一首健康、积极向上的经典音乐名曲,供学生赏析;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班级、校级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学科学生素质展示或比赛,评出班级、校级艺术“明星”。
如今,我区定期开展区级中小学生艺术月活动和中小学生体育美育监测,不少学校打造出音乐、美术、书法等特色项目品牌,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
哨声校园让学生“动”起来。配齐配足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时课程,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每天1节体育课,高中每周至少3节体育课,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运动时间;定期开展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学科专业知识、技能等综合培训,以“教会、勤练、常赛”教学模式有效开展体育课堂教学;健全体育竞赛选拔制度,每年组织学生田径运动会等大型体育赛事活动2—3次,每月组织篮球、足球、跳绳等小型体育比赛1次,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丰富体育社团活动项目,组建学校体育竞技社团和体育兴趣健身社团,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每年组织田径运动会、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象棋等比赛,增强学生体魄,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据统计,2023年,全区中小学生参加体育比赛共获得国家级金牌3块、银牌6块、铜牌2块;获得市级金牌46块、银牌46块、铜牌79块,获奖比例同期相比上升10%,学生体质明显加强,幸福感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