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正文

高标准农田助力稻谷增产增收 亩均增产10%-20%

发布日期:2024-08-16 09:18 来源:长寿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骆英 温飚

“收稻谷了!”8月14日上午10点,海棠镇小河村高标准农田水稻种植基地,随着轰隆隆的响声,3台大型联合收割机缓缓驶入稻田,大口“吞”入金黄的稻穗。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这一幕,村民们喜上眉梢。

1.jpg

海棠镇小河村原来大部分为水田,田面狭窄,存在耕作死角。加之村里旱地坡度不一,台面不规整,田坎分布形状不规则等因素,导致项目区机械化耕种率低,生产成本高,亩均效益低。

海棠镇副镇长刘亚告诉记者,去年,该镇引进文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将该村2300亩的水田、撂荒地等改为高标准农田。农田实现高标准后,零散的“粮地”逐渐变成了“田成方、沟成渠、路成网、旱能灌、涝能排、产量高”的现代化高标准农田,通过田、水、路综合整治与科学配套,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让昔日零碎地块重新“活起来”。

农田高标准改造后,今年文和公司全部种上了优质稻谷,因田间管理得当,2300亩水稻实现丰产丰收。收割现场负责人孔群英告诉记者:“耕地质量更高,田坎更加方正,地也更平整,有利于机械化作业。相对比以前,机械化播种、插秧、收割,省时省力,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每亩可节约成本80元左右。同时,农田灌溉能力得到改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粮食每亩增产10%—20%。”

2.jpg

“趁着天晴,安排了几台大型机器收割稻谷。”文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邵茂赟告诉记者,2300亩水稻预计本月内就能收割完。说话间,一台“吃饱”的收割机停在田埂旁,金黄的稻谷经过卸粮筒倾泻而出,流入装运车后斗。邵茂赟顺手抓起一小撮稻谷,拿起一粒,拨开稻壳,晶莹剔透的稻米映入眼帘。“稻米品质好、上市早,根本不愁卖。”邵茂赟乐呵呵地说,水稻还未收割时,四川省邻水县一家加工厂就主动打来电话订购。

为确保稻谷顺利收割,该镇专门安排干部下村,组织开展秋收、帮助维护机械、调配再生稻农资,为全镇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袁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