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山逶迤绵延、黄草山峰峦竞秀、五华山雄壮巍峨,长江母亲河穿城而过、长寿湖烟波浩渺、大洪湖清澈秀美……身处长寿大地,人们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从山林到城市,举目可见是林木葳蕤、绿树绕城。绿意从山林间澎湃倾泻而下,让整座城市拥抱着绿色带来的盎然生机。
长寿,素有“天府膏腴之地”“川东鱼米之乡”的美誉,是现代化渝东新城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我区聚焦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总目标,以科学绿化试点示范市建设为统揽,努力推动生态环境“高颜值”和城市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扎实推进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持续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全区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整体性、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质量明显改善,生态功能显著提升。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
建成全市最大城市森林公园
深冬,长寿菩提山俨然一个天然氧吧,这里绿树葱茏、山峦叠翠,处处展现着生态之美。漫步在步道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生活在这样一个天然氧吧里很幸福。”正在散步的市民彭女士说。
这得益于好生态带来的丰盈馈赠,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正成为越来越多长寿人的生活标配。近年来,我区在牛心山、菩提山“两山”和长寿经开区“一带”,建成面积达3.5万亩,集生物阻隔、文化、旅游、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全市最大城市森林公园,夯实了中心城区与产业园区生态系统承载力。
长寿菩提山结合“寿文化”,成功打造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实现了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成为市民登高锻炼的好去处。人们来到菩提山,沉醉于山林间的秀美,更期盼着健康与长寿。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在林长制的推动下,我区持续做好“绿”字文章,把科学推进国土绿化作为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的首要任务,以“两岸青山·千里林带”为重点,高规格建设城周生态屏障。目前,全区完成国土绿化提升行动营造林55万亩,“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6.25万亩,年新增城市绿地2.1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0%以上。一幅“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此外,我区协同推进“生态+”绿色空间建设和森林城镇群建设,统筹推进森林风景带建设和城乡湿地系统保护与修复。北城大道上榜最美红枫观赏地热搜,桃花河成功创建全国幸福河湖。
生态修复、共建屏障
全面促进森林资源提质增效
四周岩壁高耸,如翡翠般的水体镶嵌在明月山间,清风徐来,湖面泛起阵阵涟漪,与岸边的花木相映成趣……在晏家街道金龙村,昔日废弃的露天矿山,如今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周边居民前往休闲游玩。
明月山是重庆都市区的天然氧吧。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位于明月山系长寿段,陆续形成29家以开展石灰岩矿为主的露天矿山。近年来,我区统筹推进矿山系统治理和一体化保护,完成明月山225.94公顷废弃矿山“护山、理水、营林、疏田、清湖、丰草、润土、弹路、生物多样性”生态修复,成功入选“全国矿山生态修复多元共治二十大典型案例”。
同时,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和治理,谋划实施重大生态修复项目47个,联同川渝七区县共建以明月山、铜锣山、黄草山为主体的区域森林生态屏障,加强明月山、黄草山、铜锣山、长寿山、菩提山、阳鹤山护城生态廊道建设,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明月山—黄草山人文农旅体验区”等项目,全面促进森林资源提质增效。
在城郊森林公园方面,目前,全区已建成楠木院森林公园;正谋划建设西山森林公园;建成城市口袋公园3个,累计栽植“四旁”树木96万余株,最大程度实现了连绿补绿、应绿尽绿。
生态底色不断厚植,为动植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场所。银杏、苏铁、水杉3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总体恢复增长。红外相机多次监测记录小灵猫、豹猫、白鹇、红腹锦鸡等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活动身影。区域野生鸟类达186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6种。每到冬季,大量鸬鹚、鹭鸟“组团”来到长寿湖过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生动展现。长江龙溪河支流长寿湖段候鸟迁徙通道因此划为全市首批9条候鸟迁徙通道。
青山在、金山来
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
“柚”到一年飘香时,长寿柚进入丰收期。在邻封镇魏家河坎,果农们忙着采摘柚子、田间直播、打包发货,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在科学绿化工作中,我区协同推进“生态效益”与“惠民有感”,注重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生态价值转变为经济价值。目前,已建成全市面积最大的标准化晚熟柑橘基地和全市最大的长寿柚种植基地,带动群众产业增收5600余万元。
其中,长寿柚种植有10万余亩,主要分布在邻封、但渡、长寿湖、葛兰、云台、龙河、石堰、新市等10个镇街,年产值可达12亿元。近年来,我区做精做优长寿柚品牌,长寿柚亮相“自然长寿”品牌北京推介会、第八届全球外交官中国文化之夜,获评“中华名果”,远销中国香港,出口新加坡,真正成为群众的“致富果”。
在龙河镇,目之所及皆是集中连片的柑橘丛林,密密麻麻的橙红色柑橘点缀在林间,令人垂涎欲滴。长寿地处长江柑橘带,具有独特的气候和地理优势,是“全国晚熟柑橘最适生产区之一”。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进现代柑橘产业标准化建设,形成以W•默科特、塔罗科血橙、春见、沃柑等优质品种组成的“长寿橘”系列产品,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
用好森林资源优势,推动生态价值转换。我区持续推进森林旅游康养产品开发,培育“企业+村集体+农户”新型经营主体,成功打造云龟山森林康养基地、蓝莓小镇森林康养基地、清迈良园农业综合体、十里柚乡·百里花海乡村生态观光园等林旅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年均接待游客50万人次,带动5个村集体增收100万余元,群众务工人均增收约5000元,江南街道锯梁村获评重庆市充分就业村。
青山在,金山来。如今的长寿,生态优势正逐渐转化为经济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群众幸福生活的增长点,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记者 张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