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微电影《红书箱》首映仪式在区科技文化中心举行。区委书记赵世庆出席仪式并致辞,区委副书记、区长戴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明生,区委副书记周恩海等区领导现场观看。
《红书箱》以长寿籍革命烈士杨克明英雄事迹为题材,以杨克明带领部队北上时留给妻子魏俊淑的一个红色书箱为故事主线,讲述魏俊淑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一人抚养独子,孝敬公婆,终身不再改嫁,一心守护爱情的故事。《红书箱》真实再现了杨克明烈士的英雄事迹和妻子魏俊淑对生活的坚强、对爱情的忠贞。
赵世庆在致辞中说,杨克明烈士投身革命、英勇顽强、视死如归,为党、为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捐躯的革命精神永载史册、光照后人。今天,我们以一部微电影的形式,从杨克明妻子的视角,真实再现他的英勇事迹,就是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回往初心使命,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赵世庆号召全区上下要以《红书箱》为传承革命精神新的起点,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发挥好红色故事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生动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西路军的故事、长寿的红色故事,为加快推进长寿“两地两区”建设,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首映仪式邀请了杨克明烈士孙女陶思源、孙女婿李兴友、曾外孙李云峰亲临现场观看。《红书箱》首映前,主创团队走上舞台,讲述了电影的创作过程,并先后邀请李云峰、魏俊淑饰演者唐齐遥,分别讲述杨克明烈士英雄故事和参演魏俊淑的心路历程。
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在家的区级领导,原担任实职的县级、区级离退休干部,区级部门、街镇、部分在长市属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行业代表、基层群众代表、中小学生代表共400人观看首映仪式。
杨克明1905年出生于云集镇青丰村人,是我区走出的高级别红军将领,先后担任中共达梁中心县委书记、红三十三军政治委员、红五军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在上中学时从《新青年》等进步书刊中接受共产主义熏陶,先后在涪陵、丰都等地从事党的地下活动,领导达县、宣汉、万源、开江、城口、梁山(今重庆梁平)等地地下党斗争,创建和发展了川东游击根据地,为红四方面军入川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基础。1933年,川东游击军正式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杨克明任政委,随后西渡嘉陵江参加长征。1936年,杨克明所在的红五军奉中革军委命令,从甘肃靖远县西渡黄河,转战河西走廊。1937年元旦攻下高台县城后,敌军加倍疯狂地向高台县发起攻击。杨克明和战士们奋勇厮杀,最终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2岁。
微电影《红书箱》的故事,以杨克明在家乡开展革命斗争时,常带在身边的一个“红书箱”为核心线索,将杨克明领导川东革命的艰险和家人支持他革命的大义等细节刻画得生动感人。
(图为剧照)
故事开头,1985年8月,一名年近八旬的老人带着一家人踏上开往甘肃高台的列车,她是去高台烈士陵园“看望”已经半个世纪没见面的丈夫——杨克明烈士。她就是魏俊淑,杨克明的妻子,小名魏翠娥。1927年,17岁的魏俊淑与杨克明结为夫妇。
(图为剧照)
杨克明原名陶正,曾用名陶树臣、洪涛尔等,1905年出生于四川省涪陵县(今重庆市长寿区云集镇),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克明曾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政委、西路军军政委员会成员,红五军政治部主任。他长期在川东领导游击队作战,被称为“铁脚板书记”。西路军时期,他与董振堂一起指挥红五军西征,在高台县与数倍于己的敌人激烈战斗,后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年仅32岁。
(图为剧照)
随着列车不断向前行进,魏俊淑抱着怀里的红书箱,陷入一段段回忆中。
(图为剧照)
回忆中,1931年,在云集镇一个偏僻的村庄里,魏俊淑和杨克明相知相爱,虽日日担心丈夫参加革命的危险,但还是义无反顾地支持他。魏俊淑挺着孕肚,总要到山上的黄桷树下,等候丈夫回家。
(图为剧照)
直到有一天,反革命漫山遍野追捕杨克明,魏俊淑为掩护丈夫不惜被抓,宁死不屈,承受住敌人的吊打。夜里,杨克明悄悄潜入家中,将每次行动都带在身边的红书箱交给魏俊淑保管,留下一句“革命胜利后一定要团圆!”便转身踏上背井离乡的革命道路,没想到,这一别就是永别。
(图为剧照)
此后,魏俊淑肩负起照顾公婆、儿子的责任。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里,独自一人撑起这个家。同时,她也在苦苦等待丈夫的归来。直到1985年,一行人突然造访,给他们带来了一张迟到48年的“阵亡通知书”……
(图为剧照)
列车驶过岷山,一阵汽笛声将魏俊淑拉回现实。故事的结尾,魏俊淑带着家人来到甘肃高台烈士陵园,在杨克明烈士纪念亭前吊唁,声泪俱下,感人肺腑。
(图为剧照)
故事通过一位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跨世纪的等待,让人们更加深切理解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青春、家庭甚至生命。在杨克明家人的身上,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剧情设置富有感染力和现代性,让观众从杨克明及其亲人身上受到强烈感染,从而对革命先烈和他们背后作出默默牺牲的亲人肃然起敬。